重磅!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
今晨,重磅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首轮“双一流”建设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三部委依据党中央、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
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实质突破上,创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新增7所高校,分别:
山西大学:哲学、物理学
湘潭大学:数学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
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
恭喜荣登榜单的各高校及学科,具体名单如下:
有关负责人就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答记者问
Q1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任务的重点是什么?
1、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体制机制,强化建设高校主体责任和责任落实,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注重权责匹配、放管相济,积极营造专心育人、潜心治学的体制机制环境。
2、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完善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机制,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工程师和高水平复合型工科人才,积极服务世界重要人才高地建设。
3、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4、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坚持引育并举汇聚优秀人才,完善团队建设机制,稳定支持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培育培养。
5、深化科教融合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联合科研,加强重大科研平台协同对接,服务国家创体系建设。
6、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探索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双向交流的留学支持新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深度融入网络,主动承担涉及人类生存发展共性问题的教育发展和科研攻关任务。
7、优化管理评价机制
完善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探索分类评价与国际同行评议,构建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反映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多元多维成效评价体系,优化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条件的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设高校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
8、完善稳定支持机制
引导多元稳定投入,经费管理,对建设高校和学科实行差异化财政资金支持,强化基础保障,重点加强主干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
Q2
第二轮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是如何认定的?
建设范围的确定坚持《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原则与条件,根据首轮建设实际成效,以及各方面意见,经专家咨询,确定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认定原则。
1、不作大进大出的调整
首轮“双一流”建设整体布局已形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基本体系,保持建设范围的总体稳定,有利于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保持定力、持续投入、汇聚力量、沉淀成果,持续发挥支撑一流大学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作用。
2、需求引导下的布局调整
“双一流”建设在国家重点急需的领域和方向上,在服务国家科技自强方面仍有补强空间。第二轮建设以党中央、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作为指引调整建设学科的指南,对拟建设学科的匹配度、水平和发展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查,尤其是加基础学科、理工农医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布局。
3、鼓励建设高校主动对接需求、优化学科建设口径
允许个别建设学科所属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目标定位,以及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情况提出申请,批准后作出调整。调整后,原学科不再列入建设名单。
Q3
新增建设学科认定程序和条件是什么?
与首轮建设范围认定的程序相同,“双一流”建设委员会讨论确定建设学科进入的条件后,以认定方式对第二轮建设范围提出了咨询建议。本次认定中,新增建设学科必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切合急需
学科方向需要与党中央、确定的“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有较为精准的匹配度。
2、水平出色
对应领域的一级学科在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贡献水平等各方面表现均应比同类显著,突出建优促强。
3、整体达标
学科认定多维度设置条件,不与各种大学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根批准,公布了第二轮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Q4
“双一流”建设如何“破五唯”?成效评价和建设学科认定是否与各种排名、论文指标挂钩?
“双一流”建设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
1、在建设动态监测中,定性描述与定量数据相结合,不把帽子和论文数量等作为监测点,质量、贡献和内涵建设成效的监测,并有充分“留白”空间,高校可将特色成效写实性描述。
2、在建设成效评价中,注重体系性、诊断性、集成性和发展性,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不简单以论文数量、排名变化、帽子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关注代表作质量、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及成果情况等,重点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
3、在认定建设范围中,把学科内涵建设、特色发展、质量水平作为基本依据,突出建强促优,综合设置认定条件,不与各种大学学科排名、论文指标等挂钩。
Q5
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怎样考虑的?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
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与实质突破上,创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Q6
为什么公布名单中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建设学科?
《若干意见》改革任务之一是扩大建设自主,推动建设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建设高校的主体意识和动力,为若干高校冲入世界前列政策制度环境。
先行赋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学科建设自主。两校深入实施“两校一市”综合改革以来,获得中央及地方资源政策投入,改革基础好,综合各方评价首轮建设成效突出,两校先深化改革、早日登顶世界一流能够起到建设的领示范作用。
放权的主要考虑:
一是两校学科建设可不拘泥于一级学科,建设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自主确定优化;
二是对两校实行目标管理,权责匹配,强化落实立德树人,紧扣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方向,明确冲顶世界一流的阶段性梯次目标、标志性成果及时间节点;
三是两校要建立适应内涵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体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扩大整体方案后,自行公布建设学科。
发展离不开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学结合,一流高校不仅是人才的苗圃,更应是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试验田。在“十四五”规划及《若干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新一轮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已经启动,未来五年将取得怎样的成果,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东南仪诚将继续为大家整理相关行业资讯、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指南等实用信息,希望能对大家所有帮助。